北伐之弈阵容搭配攻略

2024-10-03 16:00 146点热度 0人点赞

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关于北伐之弈阵容搭配攻略的问题。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伐之弈阵容搭配攻略插图

这个问题有两种含义,一是诸葛亮不复存在,而由韩信来取代,这种情况下别说北伐,蜀汉估计会很快亡于内乱。二是诸葛亮手下多一个韩信,由韩信负责领兵北伐,诸葛亮坐镇后方,这种情况下虽然北伐很难成功,但是蜀汉会比历史上存在的时间要长。

在刘备白帝城托孤之时,蜀汉面对的问题不仅是曹魏、东吴的外部压力,更大的问题是内部隐患。刘禅此时还年幼,而且朝堂之上局势错综复杂。刘备入蜀靠的是跟随自己多年的元老和荆州人士的支持,在入蜀以后又收服了益州的东州派和益州派,这四个派系各有诉求。在夷陵夷陵之败后,刘备原来的元老派和荆州派损失惨重,朝堂之上的力量对比有失衡的危险。所以此时蜀汉最需要的,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来稳定局势,而不是一个军事家,然而韩信显然不是一个政治家,甚至可以说是政治白痴。一次次被刘邦当猴耍不说,被贬为淮阴侯时,他居然对着刘邦说“狡兔死,良狗亨”,当真不知道死字怎么写。到长安以后韩信还公开表示和同僚们待一起是种耻辱,这种上得罪上司,下得罪同僚的做派,放在刘备死后的蜀汉,绝对是第一个被朝臣们干掉的主。蜀汉势必陷入内乱,很快灭亡。

所以说第一种情况下,蜀汉会灭亡的额更快。第二种情况则不同,有韩信做北伐统帅,那么诸葛亮就可以留在后方,一面处理朝政,一面调度军需粮草。有诸葛亮在后方调度,那么蜀军的后勤将会比历史上好的多,而韩信的军事能力也会让魏国的压力更大,多放一些血。但是夷陵之败后,蜀汉损失太大,和魏国之间的差距已经难以弥补。而且魏国的曹叡、司马懿也当的军事家这个称号,即使不如韩信,但是凭借魏国的国力优势,慢慢和蜀汉耗下去还是没问题的。另一方面,东吴也不是一个可靠的盟友,如果蜀汉真的在关中战场上占据了优势,还得防着东吴背后捅刀子。而以蜀汉的国力,对上魏、吴两国是不可能胜利的。一旦等到诸葛亮和韩信逝去,蜀汉还是难逃灭亡的命运。所以说即使给蜀汉一个韩信,最多也就是让魏国的国力恢复的慢点,蜀汉多延续几年,要北伐成功还是千难万难的。

孙刘联盟,关羽北伐樊城,孙权不派兵北上配合,卧龙诸葛看到危机了吗?

诸葛亮在关羽北伐以前,就知道荆州的危机,只是对危机的严重程度缺乏充分的认识。

诸葛亮隐居山林时,就精辟的研究过孙权集团。诸葛亮的哥哥在东吴做大官,因此诸葛亮对孙权集团的内部情况是很清楚的。所以,诸葛亮才有信心去江东游说孙权,舌战群儒。荆州的地理位置相对孙权来说有多重要,孙权对得到荆州的迫切愿望,诸葛亮也知道。

孙权对外发展只有两个方向,分别是北方的江淮地区和西方的荆州。

赤壁之战以后,荆州在战略上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荆州距离曹操的许都很近,孙权和刘备可以从此处威胁曹操的核心地带,因此曹操对荆州也比以前更重视。荆州对孙权和刘备而言则意味着半壁江山。因此,三家对荆州的博弈会很精彩。

赤壁之战结束后,孙权把主要力量用来夺取战略位置更重要,经济比荆州更发达的江淮地区;刘备才有机会夺取荆州。然而孙权在江淮地区的进攻,遭到了张辽军的迎头痛击,只好作罢。然后,孙权就把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对准了荆州力量弱小的刘备。

刘备相比孙权来说,太弱小了。面对一心谋取荆州的孙权,只好妥协,割让一部分给孙权,以暂缓来自孙权的压力。

荆州的刘备相比孙权和北方的曹操,本来就很弱小。刘备进入西川时,带走了荆州的主力。曹操和孙权马上意识到夺取荆州的机会来了,并且开始部署力量夺取荆州。守备荆州的关羽也积极应对,一面整兵备战,一面修筑工事。

远在西川的刘备和诸葛亮,则无能为力,因为西川初定,局势还没安定好,没法出兵支援关羽。只能为关羽出计策,要关羽拒曹,对孙权则是既要防备又要联合。然而此时对孙权的联合已经没有意义了。孙权无法容忍荆州掌握在别人手里。对孙权的这个决心,诸葛亮和刘备确实是低估了,还没有关羽看得清楚。(事后,诸葛亮指责关羽拒绝孙权的联姻。然而在得到荆州这么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什么都没有用,因为孙权是政治家。)在关羽全力北伐时,孙权袭击并夺取了荆州。三家在荆州的博弈很精彩,都尽了全力。结果,刘备的损失最大,损兵折将,还丢了荆州。

虽然,荆州的三家博弈中,刘备输了。但我们必须承认在围绕着荆州发生的博弈当中,诸葛亮的措施是很高明的。

刘备丢掉荆州的根本原因是,刘备在荆州的力量太弱小而且得不到支援。

诸葛亮北伐的三个理由

1、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

2、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

3、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

建兴五年(227),诸葛亮在向刘禅呈上《前出师表》以后,迅即率师进驻汉中。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出师北伐祁山。魏国西部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纷纷叛魏归汉。蜀军在占有陇右三郡后,以街亭、箕谷的失利而结束了第一次北伐。

同年冬十一月,魏国大举进军东吴,魏将曹休为吴将陆逊所败,张郃东下,关中极为虚弱。诸葛亮认为进攻时机已到,准备全师出兵伐魏。但是,蜀中不少大臣,安于逸乐,对进军一事心怀疑虑,并且产生了不少非议。

为此,诸葛亮再次上表,苦心孤诣,申明讨伐的决心;义正辞严,批驳非议的错误。因为这次上表后于第一次出师时的一表,故而后世称之为《后出师表》。

扩展资料

北伐背景

223年,蜀汉皇帝刘备在彝陵之战中被东吴陆逊打败,令国力大减。刘备逝世于白帝城后,丞相诸葛亮受托孤重任辅助后主刘禅,蜀汉国力慢慢恢复。同年诸葛亮派出陈震、邓芝出使东吴,晓以利害说服孙权。吴、汉两国重新缔结联盟。

225年,诸葛亮南征,平定蜀汉南方战乱,收服南蛮各族之心,储备了北伐所需要的兵甲物资。226年诸葛亮率领大军进驻汉中,开始操练三军,准备等待时机,北伐曹魏。

自从刘备亡故后,曹魏开始将主要精力用来对付孙吴。222—223年,曹丕出动三路大军伐吴,受阻撤退;224、225年曹丕又两次亲征至广陵,因无法渡江而撤军。而曹魏与蜀汉接壤的关中、陇西等地则明显防备松懈。

226年,曹丕病死,曹睿即位,当时魏国朝廷有议论,可乘诸葛亮在汉中,一举出兵讨伐他们,曹睿亦有意,但孙资认为汉中、南郑等地险峻,大举兴兵必天下骚动,耗费巨大,于是提出命大将分别据守险要之地,只待魏国国力强大,蜀、吴必定不战而降。

不久后,诸葛亮在汉中获得了曹魏朝廷上发生之事,明白汉、魏若长此以往,两国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况且此时曹魏的关中、陇西等地军备松懈,而汉军却在经历过南征和两年操练,军力已经大大的提高。以有心攻无意,诸葛亮认为的北伐良机已经到来。

228年春天,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刘禅。阐述了北伐的重要性,表明了时机的成熟性。在接到刘禅同意出兵的诏书后,诸葛亮提兵汉中拉开了北伐的序幕。

百度百科-诸葛亮北伐

博弈三国 经纬天下:《后出师表》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诱兵斜谷、实出祁山,收降陇右三郡、震慑关中。但由于马谡失街亭,首次北伐功败垂成。

是年冬,诸葛亮准备再次北伐。

当此出兵之际,他上书蜀汉皇帝刘禅,驳斥朝中怠战之议、阐述蜀汉北伐之因,也就有了《后出师表》。

诸葛亮与出师表

《前出师表》尽现老臣忠心,情胜于理;《后出师表》毕露丞相远见,理胜于情。此文,雄辩之辞递进,战略析理透彻。其中闪烁的大眼界、大格局、大韬略,即便在今天,都值得我们反复拜读品鉴。《后出师表》速览

《后出师表》总共633字,按总分总的结构布局,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宗明义,正论北伐之因。

一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北伐是蜀汉政权合法性所在。

二是“是故托臣而弗疑也”,北伐是先帝遗命。

三是“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北伐是形势所迫。

四是“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北伐已时机成熟。

白帝托孤

第二部分,条分析理,反斥北伐非议。

以高祖刘邦的涉险被创,驳斥坐定待胜。

以刘瑶、王朗的不战而亡,驳斥长策取胜。

以曹操的创业艰险,论证危而后定的必然。

以曹操的征战挫折,强调失败不能阻止北伐。

以蜀汉军力之衰减,阐明延宕北伐将无以图敌。

以“民穷兵疲”之形势、“劳费正等”之权衡,驳斥“与贼持久”的谬论。

征伐天下的曹操

第三部分,总结陈词,总论天命与人事。

天下之事难以逆睹,眼见必然而迅即非然:曹操拊手,却功败垂成于赤壁;汉事将成,却遭“吴更违盟,关羽毁败”。

凡事如此,难以预料,所以只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于是,为臣之事,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就但凭天命了。诸葛亮的博弈眼光

黄巾起义后,汉末大乱的帷幕正式拉开。

此幕之后的中华大地,满是流血与刀剑,而无礼乐和耒耜。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至天下三分,诸侯混战的形势总算进化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即魏、蜀、吴,三足鼎立。

三国形势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三足鼎立是一个可持续的稳定局面吗?

首先明确的是:三足鼎立比之前的天下混战要更为秩序、更为和平、也更为稳定。天下由群雄逐鹿进入到三方博弈,这是一种进步。

而博弈的三方,就要各自审视这个局面是否可持续,审视自己在这个局面中的位置,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于是,诸葛亮就站在蜀汉政权的立场上来重新审视这个三分天下的新格局。能够牵动历史行走的大英雄,首先得有识别博弈格局的眼光。诸葛亮就是这样的大英雄。那么,他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对于蜀汉政权而言,三分天下不仅不稳定,而且极为不利。

按照《隆中对》的主张,刘备势力需坐拥荆、益两州之地,才能与曹魏匹敌,即占据今天的四川、湖南、湖北等长江中上游的广大地区,而后,联吴伐魏,一路东出秦川、一路西出荆州,两路进击则霸业可成。

隆中对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但现在的蜀汉政权,只能勉强坐拥益州一地,荆州被曹魏和东吴瓜分。所以,三分天下的格局下,蜀汉极弱,不仅无法与曹魏匹敌,甚至都不及孙吴。

《出师表》第一句话就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就是诸葛亮对当前博弈格局的定义,这个局面不可持续,而且于己不利,“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而《后出师表》的几个用词,如“今民穷兵疲”、“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更是暴露了诸葛亮的紧迫感。此等局面,持续下去,蜀汉的结果就是一个字——“亡”。诸葛亮的博弈手段

在三分天下的博弈规则下,蜀汉的最终结果就是亡国。那么,作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会采取什么博弈手段呢?

这个手段很简单,一个字“打”,两个字“战争”,四个字“北伐中原”,再具体点就是“联吴抗魏、北伐中原”。

诸葛亮北伐中原

战争是残酷的,因为要死人;战争也是昂贵的,因为要花钱。此外,战争是不确定的,现实规则下,蜀汉尚能勉强维持;而战火一起,蜀汉可能一战便被灭国。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所以,战争是政治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往往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是最后的杀器。

于是,我们就必须得问一下:除了战争就不能采取别的方法吗?比如“不战而屈人之兵”,比如“长策取胜”、比如“坐定天下”。

《后出师表》的回答是不能。这里不再赘述诸葛丞相的雄辩滔滔,而是概括丞相文辞、抽象“未解”者六,以现代视角提供一种解释框架。

首先,曹魏与吴蜀联盟构成了一个“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

在这个局面下,吴蜀必须联合。原因很简单,曹魏最强,天下九州得其六。吴蜀各自为战,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与曹魏同台竞技。也就是说,你蜀汉也罢,你孙吴也罢,根本成不了曹魏的博弈对手。即便把吴蜀捆在一起,也仅是勉强支撑。

其次,这个“囚徒困境”的局面是零和博弈的。

围棋博弈

为什么这个局面是零和的?历史使然,秦定九州便奠定了大一统政治格局;地理使然,封闭的东亚大陆就是一个零和博弈的环境;文化使然,同宗同种同文同言,想不统一实在太难;猜疑使然,曹魏猜疑吴蜀做强会伐它而吴蜀也猜疑曹魏做大会灭掉它们。

而更关键的因素是:实力不允许啊!天下九州而曹魏独得其六,为啥不努把力、完成一统天下的武功呢?曹魏绝不允许吴蜀各自为政。所以,三分天下的局面是相对稳定而不是持续稳定,是零和博弈而不是共赢合作。

第三,零和博弈各方的必然策略就是战争。

魏国在那里勤修战备、整军经武,吴蜀能在那发展生产、推行仁义吗?所以,结果就是你扩军、我经武;你占我一城、我略你一地。

战争

在囚徒困境和零和博弈的局面下,每一方的行动,并不取决于自己,而取决于对手。冷战时期,美苏制造出了足以毁灭世界好几次的核武器,双方的军队数量均以千万计。其原因就是扩军备战和制造核武器,是博弈的需要,是现实博弈的手段。只不过这种博弈手段没有发展到战争层面,便决出了胜负——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诸葛亮的被迫博弈

曹魏与蜀吴联盟,同处囚徒困境的之中。

囚徒困境中三方,玩得是零和博弈的游戏。

零和博弈的游戏中,战争是三方的必然手段。

诸葛丞相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看透了这种博弈格局,拥有改变博弈局面的意识,而且立即采取战争这一博弈手段。

诸葛亮剧照

平定南方之后便立即出兵北伐,而且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一次北伐不成,就二次北伐,二次不成,就三次、四次,要么在战争、要么就在战争的路上。(诸葛亮)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

“用兵不戢,屡耀其武”,这是史书《三国志》中,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但陈寿当真体会不到蜀汉政权的苦衷。战争不止是主动的博弈手段,也是形势所迫、逼不得已的选择。

其一,吴蜀联盟并不稳固。

关羽败走麦城

如果足够稳固就不会有“吴更违盟,关羽毁败”。而要让吴蜀联盟更稳固,就必须为联盟确定一个目标——伐魏,找到一件不得不合作的事情——战争。

如果坐以长策,不用曹魏挑唆,吴蜀之间就不定生出什么龌龊之事。而吴蜀但有嫌隙,其结果就是曹魏坐收渔翁之利,就会形成秦与六国的关系——六国争相割地以赂秦。

其二,魏国只能越来越强而蜀汉只能越来越弱。

天下九州魏得其六

蜀汉之精兵,用诸葛亮的话说,“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从刘备起事到入住青州、再到依附刘表、再到赤壁之战,就是蜀汉精锐的聚合过程,当真是数十年所纠合的四方精锐。“非一州之所有”,简单说,就疲敝的益州之地,不仅没有强兵也没有悍将,不是地域歧视,关键是这里就没有足够的人口基数。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馀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馀物称此。

90万百姓、10兵,蜀国也就100多万人。而魏国呢?433万人。吴国呢?256万人。看数字就够了,我们也就知道诸葛亮为什么说会“坐而待亡”了。

其三,做个强势鹰派,先下手为强,率先改变博弈规则。

有时候,你必须外强中干一点、必须虚张声势一下。因为你本身就怂、你本身就弱,不这么做就争不到好处。

流氓不见得比你拳头更硬,但他之所以能让你害怕,就是因为他外强中干了、他先声夺人了。可能,你会跟他硬碰硬,也可能去叫警察,但大多数人会让渡利益而息事宁人。

而蜀汉北伐的道理就是如此,要做个“流氓”,或者用个专业术语叫鹰派。

鹰派

当此形势下,施长策、坐定天下,是曹魏的手段,而绝不是弱蜀的手腕。蜀汉的手段就是要先下手为强,率先改变游戏规则,打破当前的力量均势。诸葛亮首次北伐的目标,也不是什么一战定洛阳,而是从曹魏手中拿下陇右之地,或进一步图谋关中之地。实现这个目标、而有了这个资本,“流氓”也就可以改变“流氓”手段,洗白成“土豪”或“士绅”了。到那个时候,咱们在讨论一下“长策取胜”的好处,而现在不能,现在就得战争。

总结:诸葛亮的不确定性博弈

怎么才能实现王健林的一个小目标:先赚它一个亿。

王健林的小目标

有一个简单方法,那就是拿100个亿存银行,坐等1个亿的利息。

但是,如果没有100个亿怎么办,那就买**,而且要以20为基数倍投买入。

这么买**,不是赌博吗?那我还不如去买股票,也可以,但如果资金少的话,你就得满仓加杠杆的买,还得赌博、还得冒险。无论是买**还是买股票,都是一种冒险,都是在追求一种不确定性。

在三国这个零和博弈的游戏中,诸葛亮手中就没有100个亿的筹码,所以他只能选择不确定性的博弈,满仓加杠杆地赌国运、不计代价地发动战争。

诸葛亮 夕阳下

所以,与其说诸葛丞相在参与博弈,不如说他在重新设计博弈。

魏蜀吴三家在斗地主,你叫一分、我叫二分、他叫三分。于是,诸葛亮说:这么玩太累,咱们比大小、一把定输赢吧。

财大气粗的魏国肯定不会同意,而小康之家的吴国也不会买账。

三国斗地主

你们俩不同意是吧?也行,因为你们都是凡人,只懂遵守规则,或者小打小闹地藏张牌、违反一下规则。而我诸葛亮要玩就玩大的,我要重新设计这场游戏。咱们战场上见分小,逼着你们跟我比大小。

充满不确定性的战争,就是一把定输赢的豪赌。蜀汉虽弱,但不是没有赢的可能。而拼耗国力的长策博弈,则蜀汉必败。

甲午战争,日本就玩了一场赌国运的战争。

甲午中日对比

国家实力,日本不如大清,中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口数量都是碾压日本的;军事实力,日本也不如大清,北洋舰队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四;承受能力,日本也不如大清,大清败了不至亡国,而日本败了就可能亡国。但是,日本就是敢挑起战争,而且打赢了。甲午战败,彻底改变了中日之间的博弈局面。

日俄战争,日本又玩了一场赌国运的战争。国家实力、军事实力以及承受能力还是如此不堪。但是,日本仍是挑起战争,而且打赢了。日俄战后,彻底改变了东亚地区的博弈局面。

日俄战争作战图

当然,偷袭珍珠港这场赌国运的战争,日本却输了,所以只能无条件投降,不仅淡出强国之列,而且基本就相当于亡国。

诸葛丞相,就是想要这样的结果。但是天不假时,曹魏不是大清也不是沙俄。与孔明先生同堂竞技的,也都是狠角色。

然而,尽现丞相大智大勇的《后出师表》,当真值得我们拜读一番、品味一番、深思一番。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没有成功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魏国也不敢进攻蜀国。因为同年的五月,吴国派陆逊率兵大举攻击魏国,魏国早有提防,吃了点小亏,双方作罢。

诸葛亮失去了割凉州的最佳时机,再也难于偷袭了。在这个最新的当前条件下,诸葛亮再次妙手出奇招,作出惊人之举:连续攻击魏国5次(演义作7次),并且胃口变大了,不再是只要关西凉州,而是关西凉州、关中长安全部都要吃掉!

这个选择究竟好不好呢?一般说法都是:“劳而无功”、“诸葛亮不行”。

这种说法不正确。诸葛亮先前没有抢到凉州,而现在居然凉州、长安都想要,那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再傻的人也一定知道,这样做根本就行不通!

但诸葛亮偏偏这样做了,这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魏国最强是甲,吴国其次为乙,蜀国最弱为丙。甲的目标始终是乙,所以不敢老是缠着丙打,否则,就有可能出现袁术那样的速败现象。因此,

魏国的优选策略:

1. 无论是战争还是对峙,矛头始终对准威胁最大的吴国。

2. 在对待蜀国的问题上,尽量以最低成本防守。

吴国的优选策略:

1. 无论是战争还是对峙,矛头始终对准威胁最大的魏国。

2. 在对待蜀国的问题上,尽量拉拢,使其配合进攻。

蜀国的优选策略:

1. 站在吴国这边,配合吴国共同攻击魏国。

2. 当吴国得势,就故意减轻压力,使魏国有条件攻击吴国。当魏国得势,就有意施加压力,使吴国有条件攻击魏国。

3. 只有当甲乙双方出现了大规模的火拼消耗,才是丙方蜀国真正的出手时机。

因此,魏国的主力基本上是积聚在关东,以抗东吴。派司马懿防守关中、关西,就是非常明智的,司马懿和诸葛亮同一类型的,甚至比诸葛亮还要谨慎,不会瞎打。这样,用上一个善于精打细算的司马懿,就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防守成本。

东部才是主战场。西部的诸葛亮进攻司马懿,是为了配合吴国皇帝。而司马懿防守诸葛亮则是为了配合魏国皇帝。

在西部,诸葛强司马弱,无论诸葛亮打司马懿多少次,司马懿都不敢还手,因为司马懿不具备进攻的条件。所以,就算北伐N次也是安全的,不容易亏本。

于是,诸葛亮反复地攻击司马懿,他什么时候想打就什么时候打。这个行动计划,诸葛亮一直坚持到他去世,也没有改变。为什么?优选策略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改变,只有坚决地执行!

诸葛亮采用这一行动,可以预见的好处及坏处,按大小排序:

1. 诸葛亮反复施加压力,就提供了吴国攻打魏国关东的条件。有可能导致吴魏双方出现大规模火拼消耗的情况。这就是蜀国一统天下的最好机会。

2. 如果没出现上述情况。诸葛亮反复施加压力,就提供了司马懿勒索魏国皇帝的条件,司马懿有充足的理由找皇帝要钱、要粮、要兵,增加防御。有可能导致魏国分裂,形成曹、孙、刘、司马,四国局面。对蜀国也非常有利。

3. 如果仍没出现上述情况。诸葛亮反复进攻,司马懿只要稍有疏忽,就有可能丢失部分地盘,甚至是丢失凉州。(关中长安取不得)。对蜀国也是有利。

4. 如果仍没出现上述情况。诸葛亮反复进攻,也能消灭一些魏兵,因为进攻方占优总是要多一些。

5. 如果仍没出现上述情况。诸葛亮劳而无功,退回汉中,不至亏本。无大害。

诸葛亮如果不采用这一行动,则难于出现上述种种好处。

在三方博弈中,丙方攻击甲方,他是不卖力的。卖力就不优选策略了。看起来诸葛亮很卖力的、一次又一次的攻击甲方,好象关中、关西都要打,假的!其实是做做样子,他是在用实际行动向乙方“鼓吹”,坚定乙方与甲方大火拼的信心!

看史料:

1) 228年,出祁山,马稷在街亭被张郃所破,蜀军退还。

2) 同年底,二次北伐,战二十余日未有胜负,粮尽而退。

3) 229年,第三次北伐,成功夺取了凉州的武都、阴平两个郡。

4) 230年,四战。魏军企图反客为主,进攻汉中,因阴雨路险而止。

5) 231年,五战。诸葛亮出祁山攻司马懿,司马懿凭险坚守,做好防御,拒不出战。诸葛亮粮尽而退。

6) 234年,六战。诸葛亮出斜谷攻魏,相峙百多日,司马懿始终不出。诸葛亮送女人服巾给司马懿,司马懿依然不出。后诸葛亮病死。

七年打了这么多次,基本上等于没打。每一次都是气势汹汹而来,却又恰到好处的停止了。第五战中,司马懿损失三千多人,这是历次争战中的最大损失,而蜀方几无,好象没有谁牺牲。

可见,诸葛亮对司马懿,并不像是在打仗,而是像演双簧。

六次北伐,一直被认为诸葛亮失败了。而认定标准则是“没有消灭魏国”。这不对。因为北伐的最高预期本身就不是“消灭魏国”,也不可能达到这一标准。而只能是“促成吴魏火拼大消耗”或者是“促成魏国分裂”。

诸葛亮达到了预算中的较高预期:夺取了小半个凉州,杀了张郃等将,分裂了魏国。促使司马懿把魏国皇帝的权利掏走了一半。这些,都是在带打不打的状态下完成的,基本上是支付的最低成本了。

因此,诸葛亮六次北伐是很成功的。三方都是有损耗的,没有产生受宜者,但是魏国却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实力被严重分化削弱了。阿斗后来可以安稳地当30年皇帝,与诸葛亮的这一决策有着巨大的关系。

而许多同志见诸葛亮打了六七次也没攻破魏国,就说诸葛亮不行。殊不知,此战以“不胜”才是致胜之道,若“胜”,则必速败也!

该不该进攻魏国,该什么时候真正进攻魏国,取决于“吴魏火拼大消耗”这个条件何时出现,而不是先出手取长安灭魏国!否则,赢不了的!就是打赢了,也是帮孙权赢了!孙权不但不会感激你,还要拔刀相向!

因为这个条件在诸葛亮的有生之年一直没有出现,所以诸葛亮就一直没有发起真正的进攻。这是非常正确而明智的,是务实的策略,有利于继续往下周旋。不要以为他没拿下长安就不行,拿了才是真的不行。

刘裕北伐:七千步兵摆却月阵,击杀数万北魏骑兵

拓跋嗣继位前后,北方刘屈孑(赫连勃勃)、南方刘裕同时崛起,这两个人及其后人将来都给北魏带来大麻烦。

姚兴极力扶植刘屈孑,令其收集旧部,为后秦北面屏障。但刘屈孑是个白眼狼,杀死岳父没弈干,吞并多兰部,背叛后秦,改名赫连勃勃,自称大单于,大夏王,姚兴从此陷入与赫连勃勃的苦战之中,因此主动向拓跋嗣抛去了红线,要结婚姻之好。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当年,拓跋低三下四前来求亲,姚兴留马扣使,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而今却沦落到这个份上。

415年,姚兴女兴平公主来到平城,与拓跋嗣完婚,夫妻恩爱。后来,姚氏铸金人不成,不得为皇后,并于结婚五年后病故,拓跋嗣十分惋惜,追封为皇后。

西平公主到平城不足一年,姚兴病死,姚泓继位,姚氏子弟多有不复者,内讧大起,赫连勃勃趁机南侵,擒杀姚军都,遂据雍,抄掠城。

刘裕见机大喜,决定发动第二次北伐,平灭后秦。刘裕是这一时期的第一牛人,少年贫苦,以贩卖草鞋为生,399年应征入伍,在镇压孙恩的战事中崭露头角,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403年,军阀桓玄杀入建康,废 *** 晋安帝司马德宗,自称大楚皇帝。404年,刘裕与刘毅、何无忌等二十七人在京口起兵,次年击溃桓玄,迎晋安帝复位,自此大权在握。410年,刘裕进行第一次北伐,一举消灭了南燕,慕容超被押送建康,斩于菜市口,鲜卑慕容部建立的政权自此全面谢幕。411年,又镇压了神棍卢循的造反,413年,又派兵西攻谯纵,收复了巴蜀。

东晋义熙十二年(416年)八月,刘裕出兵讨秦,五路并进。第一路是先锋主力,由龙骧将军王镇恶与冠军将军檀道济率领,从淮北直扑许昌、洛阳方向;第二路是偏师,由新野太守朱超石、宁朔将军胡藩率领,自襄阳向北,攻略南阳,这两路的战略目的是尽收黄河之南。

第三路是诱敌之师,兵力很少,但声势造的很大,由振武将军沈田子、建威将军傅弘之率领,自襄阳向西北挺近,进攻武关(今陕西商州附近),威胁关中,使后秦主力不敢东出潼关,救助中原。待收复中原之后,第三路待机再动。

四路、五路为水军,建武将军沈林子、彭城内史刘遵考率领第四路,出石门(今河南荥阳西北),自汴水入黄河,保障先锋军团的粮草后勤。由征虏将军王仲德统领第五路,开通巨野泽(今山东巨野北),率舟师自泗水入黄河,巡视河防,防止北魏干涉。高手出招,法度森严,无懈可击,这样的战略部署,是东晋历次北伐最高峰。

刘裕自己驻扎在彭城,总督五路,待北魏态度明朗之后,再行西进。

王镇恶是前秦名相王猛之孙,前秦灭亡后移居江南,刘裕委之以先锋之任,王镇恶慨然发誓:我若不能攻克关中,誓死不渡江回乡!

王镇恶与檀道济所向披靡,连战连捷,秦军望风而降,顺利攻克许昌,擒获后秦颍川太守姚垣及大将杨业。沈林子的一路水军进入黄河后,得到了襄邑(今河南睢县)豪强董神虎的协助,很快就攻克仓垣(今河南开封西北)。

从巨野进入黄河的王仲德水军溯河而上,一路无阻。当时,魏军占据黄河以北,只有滑台(今河南滑县)一城孤悬在黄河南岸,滑台守将是北魏的兖州刺史尉迟建。尉迟建见晋军水陆并进,声势浩大,吓得心惊胆战,弃城北渡黄河,王仲德兵不血刃,白捡了一座滑台城。

拓跋嗣与西平公主新婚燕尔,见后秦有难,岂甘心袖手旁观?最关键的是,拓跋嗣担心刘裕行假途灭虢之计,顺道攻打北魏,因此立即派叔孙建、公孙表引军南下,先杀了畏敌如虎的尉迟建,然后渡河兵临滑台城下,质问王仲德为何入侵魏国。

关于与北魏的关系,刘裕在出征之前就定下基调:全力灭秦,暂不惹魏,先礼后兵,因此王仲德让司马竺和之在城头答话:刘太尉借道黄河,只是想到洛阳清扫先帝皇陵,并无针对魏国的军事行动,魏军自己弃城而去,我们也倍感意外。王征虏(王仲德)只是借空城稍做停留,很快就将西进,你们何必扬旗鸣鼓、虎视眈眈呢?

刘裕比王仲德还能装,亲自给北魏河北镇将于栗写了封信:黑矛公阁下,本太尉的敌人只是姚秦,仅仅是借道黄河,没有别的企图,请勿忧虑。

我们现在看到的《魏书》,实际上已经对北魏人名做了改动,姓氏按照太和改制之后的姓氏,名字一般取鲜卑本名的一个音节,或者另取新名。如刘库仁,实际的姓名为独孤没根(独孤改为刘,没根急读作库仁)。我们前面分析过的叔孙建,实际叫乙旃幡能健(《宋书索虏传》:虏又遣楚兵将军徐州刺史安平公涉归幡能健,涉归是个官号,拓跋的鲜卑名就是涉圭,慕容的父亲也叫涉归)。

为了保留原名,《魏书》创造性地将原名记作小名或字,如拓跋,字涉圭。拓跋嗣,字木末,小名叫托腿锢(可能有个S字尾音被省略了)。

在改制之前,这些人物的名字都是用的鲜卑本名,拗口得很,南朝人多不能记,于栗(读作于利弟)的汉化名字尚如此怪异,鲜卑本名不定是神马火星呢,以致刘裕的信都不好写,听说这家伙好使用一杆黑矛,得!干脆称他为黑矛公。帐下书记皆大笑,这几乎与绿毛龟是同类。

黑矛公于栗收到刘裕书信,不敢自专,派快马送至平城,然后筑垒于河上,亲自守焉。禁防严密,斥侯不通。刘裕越不让担心,他越担心。

北魏君臣就刘裕的黑毛信展开热烈的讨论。

有人说:函谷、潼关号称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刘裕些许步兵水师,岂能得过,北上登岸,则极其容易,刘裕必然是以讨秦为名,北上攻魏,此不得不防。

拓跋嗣赞同,有人却表示反对:刘裕五路齐出,战意决然,如果我们悍然拦截,乃是代人受兵,引火烧身,如此则姚秦无事我们却白挨一顿打,不值!

有人分析得很中肯:黄河千里,处处可渡,一旦开战,实在防不胜防。先帝建功立业,都是主动出击,至于防守,实在不是魏军所长。且晋军已占青州,到时候,刘裕自彭城北进,中原晋军自荥阳渡河,恐怕恒山以南,不复为魏国所有也!

拓跋嗣不能决,回到后宫,西平公主哭哭啼啼,哀求救助后秦。女人最有力的工具就是眼泪,拓跋嗣决定发兵阻击刘裕。又有人扯着拓跋嗣的袖子进谏:军国大事,岂顾婚姻,酬一女子之惠哉?

拓跋嗣很为难,转问老臣崔宏。崔宏说:论战用谋,臣不如犬子崔浩,可招崔浩来问。拓跋嗣召见崔浩,拜为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这是崔浩进入北魏中枢之始。

崔浩多谋善算,学究天人,白皙高大,颜如美妇,常自比张良,并自称在某些方面还超过张良,但就是没学会张良的韬晦之计。听完拓跋焘的苦恼,崔浩微微一笑,献计道:陛下勿忧!刘裕暂时不敢两线作战,我们不如不予理睬,纵之西进,待刘裕与秦军主力接火后,我们兴兵塞其东归之路,迫使刘裕做出抉择。

就当时的形势而言,崔浩的计策是最佳选择,如果拓跋嗣采纳崔浩之计,刘裕将陷入两面受敌之地,如果不愿两线作战,只能黯然撤军。拓跋嗣没有崔浩的脑子,也没有他儿子拓跋焘的雅量,听说崔浩懂《易经》,知《洪范》,因此只让崔浩给他算卦解惑,并不用其经国之计,最终还是派司徒长孙嵩督山东诸军事,又遣振威将军娥清(原名拓跋娥清,亦是北魏宗室,后来在攻灭北燕之战中导致冯跋逃跑,被拓跋焘贬为门卒,开除出宗室,因此搞得有名无姓)、冀州刺史阿薄干(姓阿伏,名薄干),率步骑十万屯驻黄河北岸,加上叔孙建、公孙表、于栗的军队,近二十万魏军夹河死守,摆出一副阻止晋军西进北上的架势。

任你有雄兵百万,岂能吓到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刘裕留子刘义隆镇守彭城,以左将军向弥为北青州刺史,镇守(今山东茌平西南),威胁魏军侧背,然后亲率水军自淮、泗入清河,转巨野泽逆黄河西上。

北岸魏军大惊,便以数千骑兵随刘裕水军西行,不时袭扰,从岸上放箭。刘裕派人上岸还击,魏军立即退走,奔入营垒。等晋军登船,魏军复来,晋军纤夫只能在南岸拉纤,因此船行甚缓。刘裕大怒,派督护丁(此人是刘裕的贴身卫士,力大无穷,南朝乐府歌谣中有《丁督护歌》数首,即言此人也)率七百人登岸,在距水百余步处,列战车百乘,布下弧形的车阵。此阵两头抱河,形似新月,故名却月阵,这是刘裕的新发明,乃以步兵反制骑兵的神来之笔。

公元前2世纪的亚洲大棋局:汉武帝的北伐与贵霜帝国的建立

公元前2世纪,亚洲局势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从东亚到西亚,从海岸到高原,汉帝国、匈奴联盟、安息帝国和孔雀帝国,全部被推入了波谲云诡的大棋局中。古老的亚洲没有一寸土地是无主之地,为了争夺生存的权利和发展的空间,几大势力陷入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史诗级鏖战中。 汉帝国和匈奴的纵横捭阖 汉帝国从初建国祚起,始终被北方虎视眈眈的匈奴所威胁。自从刘邦北伐失败,其后的几位皇帝都试图和平地化解外部威胁,以便他们能专注于国内的事务。汉帝国利用经济上的优势与和亲政策收买匈奴,仅仅汉文帝就让至少四位宗室女嫁给了匈奴单于。汉文帝在公元前163年左右发布的《和亲匈奴诏》,阐述了和亲的原因,汉文帝先自责说「 ”朕既不明,不能远德,使方外之国或不宁息”,然后表示和亲是为了「 ”计社稷之安”「 ”以全天下元元之民。” 汉帝国版图最大时 汉文帝对匈奴的退让和妥协,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比如博士贾谊就极力反对汉帝国向匈奴示好,他认为「 ”今匈奴嫚厉侵掠,至不敬也”,而且匈奴人口不多,「 ”此即户口三十万耳,未及汉千石大县也。”以汉帝国的实力,足以战胜匈奴。 不过,贾谊的观点被认为太偏激,他本人也被排挤出了朝廷,直到三十年后,主张对匈奴强硬的声音才再次出现。汉武帝的大臣王恢力主对匈奴作战,他在跟将军韩安国的辩论中,主张深入匈奴境内,彻底击垮匈奴,因为「 ”蛮夷”只有完全被打败,国家才能安全。韩安国却从军事角度剖析了王恢计划的漏洞,他认为匈奴过着游牧生活,无法被一次打败,另外,开启对匈奴的战事,势必会对边境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 最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认为忍耐已经到了极限,汉帝国不能继续坐视匈奴肆无忌惮地攻击了,于是发动了对匈奴的全面战争。汉武帝的军队人数从四十万飙升到六十万,大量骑兵被单独编制,形成了史无前例的远征军。虽然汉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出塞,但最终功亏一篑。 战斗结果并没有打击汉武帝北伐的决心,因为他的视野越过了北方的沙漠,一直延伸到了中亚,他想获得中亚贸易路线的控制权,特别是战略要地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对汉朝至关重要,因为这里不仅有良马,而且可以将匈奴与其他势力分割开来。 与此同时,匈奴也在积极备战,以应对汉帝国锐利无比的兵锋。匈奴位于鄂尔浑河谷(Orkon Valley)的据点在蒙古高原深处,这里被群山包围,不仅有丰富的水源、森林,还有最重要的大草原。虽然此处比不上汉帝国的中心关中平原,但也属于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匈奴祖先掌控了鄂尔浑河谷,并不断吞并鄂尔浑河谷与汉帝国边境之间的游牧部落,最终成立了松散的联盟。 鄂尔浑河谷(Orkon Valley) 到了公元前2世纪,冒顿单于统治了大约两百万左右的游牧民,手下有数十万善于骑射的骑兵。与人们印象中茹毛饮血的形象不同,当时的匈奴文明程度并不低,考古学家从发现的匈奴墓葬中找到了数量惊人的黄金和玉雕,这是他们生前财富的象征。匈奴首领不仅控制蒙古高原上的牧民,他们还控制了一部分汉帝国边界的农民,依靠牧民和农民的税收维持匈奴联盟的运行。 西汉末骑兵俑 与汉帝国相比,匈奴联盟最大的优势是骑兵,汉帝国的马无法与匈奴的草原马相抗衡,号称「 ”智囊”的大臣晁错在《言兵事疏》中就说匈奴马很厉害,「 ”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另外,晁错还表示匈奴武士十分善战,「 ”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从这方面看,虽然汉帝国在经济、军事装备以及后勤上远胜匈奴,但农业帝国和游牧联盟生活方式的鸿沟,弥合了部分战斗力的差距,这就是为什么汉帝国花了一个多世纪,才成功将匈奴联盟击败,把南匈奴纳入了「 ”天下”体系。公元前2世纪,汉帝国对匈奴的战争,推倒了亚洲国家关系联动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孔雀王朝的覆灭和贵霜帝国的建立 汉帝国对匈奴的持续打击,导致了印度次大陆的剧变。由于在东北亚的发展受到阻挠,匈奴自然而然将精力的重心放到了西边。匈奴对中亚的游牧民族发起咄咄逼人的攻势,使得后者在逃亡的过程中加速了中东和南亚诸王国的毁灭。 月氏人雕塑 公元前180年左右,匈奴的侵略使得河西走廊的月氏人西迁,丧失故土的月氏人夺占了乌孙人的领地,乌孙人与匈奴结盟,最终把月氏人赶出了伊犁河谷地。月氏人顺着伊犁河进入中亚,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然后他们故态复萌,杀心再起,于公元前145年焚毁了巴克特里亚王国的首都。 巴克特里亚人雕塑 巴克特里亚王国是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产物,它是一个希腊化的中亚国家,希腊历史学家西西里岛的狄奥多罗斯(Diodorus Siculus)称赞巴克特里亚,说其堡垒高高耸立在东亚、南亚与中亚之间的贸易路线之上。巴克特里亚的繁荣归功于阿姆河与费尔干纳(Ferghana)盆地的肥沃山谷。 虽然巴克特里亚文化昌明,但「 ”怀璧其罪”,因为占据着水草丰美的费尔干纳盆地,早就被周围游牧民族所觊觎,作为外来文明,巴克特里亚也担心当地游牧民族势力太过强大,会对其生存造成威胁,所以即便脱离了塞琉古帝国的控制,但还保持着跟塞琉古帝国若即若离的关系,但他们没想到,最致命的威胁不是周围的老邻居,而是来自东方被匈奴驱逐而来的月氏人。 在长年累月的攻击下,巴克特里亚最终屈服于月氏人,后者不仅占据了费尔干纳盆地,还获得了向印度河-恒河平原挺近的通道。在中亚的胜利,让月氏人的野心急剧膨胀,他们希望征服印度,而当时整个印度的情况,对于月氏的征服计划来说十分理想。 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于公元前232年去世,整个帝国陷入持续的衰退中,不断有领主谋求独立,印度次大陆的版图再次四分五裂,各个势力互相攻伐,民不聊生,在这些势力中,比较大的有三个,控制着恒河以及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的巽伽王国(Shunga kingdom);控制德干高原的百乘王朝(Satavahanas);控制印度南部的潘地亚王朝(Pandya)和羯陵伽国。 诃提衮帕铭文(Hathigumpha Inscription) 羯陵伽一位国王在石头上刻下的诃提衮帕铭文(Hathigumpha Inscription),描述了印度当时的混乱局面,这篇铭文的内容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 ”末日”景象一模一样:土地上到处充斥着战象和战车,随处可见掠夺和杀戮,世界陷入自相残杀中无法自拔。 巴克特里亚出土的贵霜人像 印度次大陆的国家争斗不休,完全没有意识到西北方向蠢蠢欲动的月氏人,等到印度学者大声疾呼注意外来蛮族时,局势已经无法挽回了。就像希罗多德谴责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一样,印度当地学者也怒斥本地王公贵族为了蝇头小利,不断跟侵略者合作,最终消磨了整个印度的抵抗力量。尽管印度处于分裂状态,但月氏人还是花了一整个世纪,才在稳定中亚的基础上,打下了印度河-恒河平原。公元30年,月氏正式建立了贵霜帝国。这个多元文化帝国的出现,横亘在汉帝国、安息和罗马之间,为日后丝绸之路和古代外交圈的建立,留下了一个大大的伏笔。 亚洲的大棋局 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期间,欧亚大陆东部最重要的事件是汉帝国的崛起、孔雀帝国的瓦解,以及贵霜帝国的建立。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三个帝国的关系,我们会发现它们三者存在一种时间逻辑上的联系。 公元2世纪,从东到西,分别是汉、贵霜、安息、罗马 首先,汉帝国从秦末战争中脱颖而出,在经历了休养生息与和亲政策之后,开始了对匈奴的北伐。其次,匈奴在汉朝和亲与军事进攻的双重打击下,为了避免损失,不断朝西方发展,驱逐了月氏人。再次,月氏人受匈奴影响,从伊犁河谷进入中亚,击败巴克特里亚王国,并进逼印度,使得一盘散沙的孔雀王朝彻底崩溃。最后,荡平中亚和印度河-恒河的月氏人建立了贵霜帝国。也就是说,由于汉帝国和匈奴的战争,开启了周边民族一波又一波向西的迁徙潮,促使老旧帝国灭亡,以及崭新帝国的建立。公元前亚洲各势力的博弈就像一盘大棋局,坐在棋盘周围的玩家只要挪动一个棋子,势必造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这场旷日持久的比赛,影响了其后数千年的历史走向。

参考资料:

《史记》 《汉书·匈奴传》 《晋书·北狄匈奴传》 《匈奴史稿》陈序经 《匈奴:古代游牧国家的兴亡》泽田勋 《中亚史》蓝琪 《世界史:古代史上卷》吴于廑主编

在第一次北伐中,诸葛亮为什么不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子午谷奇谋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魏略》:“夏侯参鹘虺ぐ病A劣谀现S肴合录埔椋?釉唬骸?畔暮蠲?伲?餍鲆玻?佣?弈薄=窦傺泳?迩В?毫肝迩В?贝影?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茂闻延奄至。比东方腥聚合。’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这个重点是直接攻占长安。

一个是《三国志魏延传》:“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这个重点是攻占潼关。第一个版本成功率不高,长安城高墙厚,仅凭偏师没可能短时间攻克,即使奇袭成功还是要与魏国援军打长时间的消耗战,运输困难的蜀国赢的几率也微乎其微,所以魏延提出这个计谋可能性不高。我个人倾向于第二个版本,以奇兵出子午谷快速奇袭潼关,再以潼关天险阻挡魏国援军,主力出斜谷攻占长安再分兵增援潼关和攻略关中。

而诸葛亮的计划是先取陇右,后视机会进取长安,逐步盘食的战略。魏延和诸葛亮的计划各有优势,但都只有一次机会(诸葛亮除了第一次,后面几次出兵基本都没有赢的可能了),所以这里只说第一次北伐的情况。

当时的魏国关中的情况:由于蜀国多年未和魏国动兵,魏国的防守重点在吴国方向,当时关中魏军有1万,加上北部的郡兵合计2万左右。主将是驸马夏侯游好鞯厶?闻诸葛亮来攻立马就把主将换成了曹真的情况看,夏侯?褪歉龆平鸬模?辽倌芰Σ磺俊4诱秸?捌谌?郡迅速丢失的情况看,魏国的准备是不充分的,至少没料到诸葛亮这个时候出兵。

好了,今天关于北伐之弈阵容搭配攻略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北伐之弈阵容搭配攻略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北伐之弈阵容搭配攻略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

相关推荐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历年最强 球队阵容”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看看吧。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高渐离用哪个召唤师技能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高渐离用哪个召唤师技能的今日更新,以期为大家带来新的启示。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梦幻西游河北3区”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漫威未来之战新手阵容”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我很了解天刀门派技能可以升级这个话题,并且可以为您提供一系列的信息和建议。请告诉我您需要了解什么。

现在,请允许我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阴阳师童女阵容的相关信息,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阴阳师童女阵容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现在,请允许我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终焉战场阵容的相关信息,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终焉战场阵容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谢谢大家对梦幻西游掉了上不去了问题集合的提问。作为一个对此领域感兴趣的人,我期待着和大家分享我的见解和解答各个问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着科技的发展,帝国塔防蔡文姬阵容的今日更新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它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了解它的最新技术。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15 16 勇士 阵容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圣歌买装备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圣歌买装备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感谢大家给予我这个机会,让我为大家解答07科比季后赛阵容的问题。这个问题集合囊括了一系列与07科比季后赛阵容相关的问题,我将全力以赴地回答并提供有用的信息。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梦幻西游科举围棋”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我对“2013巴西阵容”的一些看法。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完美世界手游天书能装备一样的吗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腐烂国度2武器装备的问题。在这个话题上,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我相信通过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本质。现在,我将我的理解进行了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非常愿意为大家解答关于2000年俱乐部阵容介绍的问题。这个问题集合包含了一些复杂而有趣的问题,我将尽力给出简明扼要的答案,并提供进一步的阅读材料供大家深入研究。

非常感谢大家对碧蓝航线 时雨装备问题集合的贡献。我会努力给出简明扼要的回答,并根据需要提供一些具体实例来支持我的观点,希望这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现在,请允许我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关平和纪灵阵容的相关信息,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关平和纪灵阵容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关于“梦幻西游2累计信任度”的知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