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有机会参与这个曹丕后宫阵容搭配图问题集合的讨论。这是一个多元且重要的话题,我将采取系统的方法,逐一回答每个问题,并分享一些相关的案例和观点。
金色卡片有蔡文姬,黄月英,貂蝉,孙尚香,卞玉儿。
蔡文姬缘分有1,黄月英2,甄宓
貂蝉缘分有1,曹丕+马云禄+甄宓
黄月英缘分有1,蔡文姬2,
小乔卞玉儿缘分忽略不计(夏侯渊、甄宓、张合,女将缘分应该不会触发)
孙尚香缘分有1,步婉+孙玲珑
铃音无女将缘分
甄宓缘分有1,蔡文姬
大乔缘分有1,小乔
孙玲珑缘分有1,步婉+孙尚香
黄舞蝶缘分有1,张莺莺+祝融(祝融目前没有卡片)
马云禄缘分有1,曹丕+貂蝉+甄宓
小乔缘分有1,大乔2,黄月英3,步婉+张莺莺
步婉缘分有1,小乔+张莺莺2,孙尚香+孙玲珑
张莺莺缘分有1,小乔+步婉
新手玩家必须培养的几个后宫卡牌分别是:蔡文姬、黄月英,孙尚香,铃音(先手沉默,2技能控制),替补缘分孙玲珑、步婉、小乔、甄宓、吴国公主、蜀国或董军公主任选一个。
曹丕在父亲死后是如何处理曹操的后宫的?
现在的很多男生都羡慕我们历史上的那种潇洒肆意的生活,都觉得在那样的战场上英勇杀敌,很酷很帅。所以说要提起曹操这个人的话,肯定都是不陌生的。那他也有一个小名,估计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就是阿瞒。对于阿瞒,我们对他的争议也是很大的,有人说他在谋略上是相当具有相当显赫地位的,但是对于他的私生活,却有些让大家难以理解的地方。比如说他比较喜欢已经成为他人妻子,非要把她们都收到自己的后宫里去。
我们都知道,在那场战争胜利之后,阿瞒可是把袁氏家族里面的女人差不多都收进了后宫,但是却有一位美女没能成功的收进自己的后宫,最后竟然还成为了自己的儿媳妇。这个女人就是甄宓,阿瞒对她可是相当的感兴趣,在发起战争之前就已经想好了把她收进自己的后宫,但是却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比他想的还要提前,等战争一结束,就将她娶了过去。这也让阿瞒很不开心,但是毕竟是自己儿子想要的,他也不好说什么。
人人常说没有得到,心里才会更加想要,所以阿瞒对甄宓也是念念不忘,据说在私底下也是跟她有些暧昧不清的关系,虽然他的儿子曹丕知道,但也不好发作,也只能把愤怒强忍下去。但总归是很不开心的,所以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些事情他们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变得有隔阂起来,为此两人之间也有很多不服气的意味。
在阿瞒死后,他儿子可就丝毫不加收敛了,既然自己坐上了统治者的位置,那也就没有什么好顾虑的了,干脆直接就把自己父亲曾经后宫里的女人,全都搬到了自己的后宫里来服侍自己。有一次曹丕因为生病而卧床不起,太后就到他的宫中去探望他,结果进去了之后才发现在他身边服侍的那些女人,竟然都是自己熟识之人,心里非常的惊讶,她不太明白为什么会有她们的存在,于是就问他为什么这些人会在他宫中,他回答说父皇刚死的时候,他就已经把她们带过来了。
这可让太后气的发抖,那他不知廉耻,还大骂他是畜生,随后就拂袖而去。估计阿瞒死都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会这么做,或许也是他在这方面在无形中影响了自己的儿子,才导致他有这样的举动。
郭女王、甄宓、徐姬,曹丕身边的美人究竟有多少?
曹丕想必大家也不会陌生,他是魏武帝曹操的长子,魏文帝曹丕是三国时期的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而且他是曹魏的开国皇帝,他在位共计7年的时间。曹丕不仅是一个有手段的政治家,一个有文采的皇帝,而且还是一个非常多情,处处留情的皇帝,他的身边曾出现过很多美女,也许他的后宫才能称得上是后宫佳丽三千,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曹丕身边的美人的各自特点。
一、薛灵芸
薛灵芸是魏文帝曹丕的妃子,后改名为夜来。据说曹丕的这位妻子善于针功,而且可以在没有灯烛之光的夜间进行材质缝衣,这种针功可以说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她之所以能拥有如此高超的刺绣技术是因为受到母亲的影响,因为她的母亲在纺织和刺绣方面都在当地堪称一绝。薛灵芸心灵手巧,她缝制的衣物都非常的美丽,而且很精致,据说在她入宫之后,曹丕所穿着的服装都是由她亲手裁制的。
二、郭女王
她是魏文帝曹丕的皇后,也是三国时期曹魏立下的第一位皇后,这位皇后在曹丕夺位的过程中,为曹丕出谋划策。在郭女王的帮助之下,曹丕最终登上了太子的位置,并且在曹丕继位魏王之后,就被封做了魏王夫人。郭女王是一个有着谋士之才的美女,她这份智慧是其得到曹丕喜爱的原因之一。
三、段巧笑
段巧笑应该是魏文帝曹丕身边美人中相对不起眼,身份较低微的一个女子。据说段巧笑是魏文帝身边的一名宫女,她非常受到魏文帝曹丕的宠爱。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段巧笑发明了女性化妆的时候所用到的脂粉,脂粉主要是由原来化妆品中的米粉、胡粉和葵花子汁一起制作而成。
曹丕的后宫宠妃
应该可信,古代重男轻女,后宫妃子一般正史上很少记载,但留下来的大量笔记小说和野史都有提到。至于封妃,有时并不是皇帝想封就封的,要看此人在后宫中的威望、地位、品行等。得宠的不一定就会封得很高。
曹丕也很喜欢甄宓,为什么他称帝后要杀甄宓?
曹丕被甄宓美貌吸引,在没有称帝的时候娶了甄宓,很受曹丕的宠爱。甄宓心地善良,没有心机,嫁给曹丕之后,曹丕眼里也容不下其他女人。
但是由于甄宓的善良,造成有人乘人之危夺走了曹丕。这个女人就是郭照,郭照善谋略,在曹丕和曹植争太子之位的时候,为曹丕出谋划策。甄宓不参与曹丕的政治斗争,而郭照帮助曹丕登上帝位,当然曹丕更加喜爱郭照。而甄宓跟着曹丕时间久,虽说也很貌美但是抵不过岁月的摧残,曹丕称帝后,各色美女都称为曹丕的新宠,而甄宓就更加不受宠爱。
加上郭照善谋略,所以深得曹丕的重视,郭照的野心更大,甄宓没有那么大的抱负,她更在意的是与曹丕的情意。甄宓对于曹丕对自己的冷落,怀有幽怨之意,但是自己容颜已老,很难再讨回丈夫的心,而曹丕也令人失望,在新欢面前已然忘记了旧爱。甚至,曹丕将甄宓自己丢在邺城,带着郭照出征,这让甄宓更加伤心,对于他们之间的感情也不抱希望。
那甄宓就成了郭照的眼中钉了,她想方设法想除掉甄宓。郭照污蔑甄宓怀孕后才和曹丕在一起,而甄宓有口难辨,不是郭照的对手,加上甄宓不受宠爱,经常有人在曹丕耳边嚼舌头说甄宓坏话。那曹丕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身为皇家的人,为了顾及皇家颜面,不惜赐死甄宓。
曹丕为什么要杀甄宓?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延康元年(二〇〇年),34岁的曹丕取汉献帝而代之,是为魏文帝。成为曹魏帝国的帝王之后,曹丕尊封自己的母亲卞夫人为皇太后,居永寿宫。
后宫不可无主,甄洛既是曹丕原配妻子,又是曹丕长子长女的生母,更大得婆母卞皇太后的欢心,按照常理,接下来就应该册封甄洛为皇后了。
然而甄洛高估了卞夫人所能(所愿)给予的助力,更高估了自己在小丈夫心目中的地位。
此时的曹丕,已经移情于贵嫔郭氏了。
郭贵嫔名叫郭女王,与甄洛相似的是:在夫妻关系上,她也身兼妻子与长姐双职,她生于中平元年三月乙卯日(184年),比甄洛小两岁,比丈夫曹丕大三岁。
郭女王的父亲郭永在东汉末年官至南郡太守,她在三男二女的兄弟姐妹群中居中。据说她从小就有与众不同的言谈举止,因此很为父亲看重,说她有“女中王”的气度,因此便在闺名之外,为她取字为“女王”。
郭女王的少女岁月比甄洛要不幸得多,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在黄巾起义中,她的父母和兄弟们都不幸死去,她自己则由官宦人家的**沦落为铜鞮侯家的婢女。再后来,她作为礼品,又被主人送给了曹丕。
虽然只是个婢女出身的姬妾,郭女王的聪明智慧却很快使她引起了曹丕的注目,并且崭露头角。
甄洛的聪明,更多的表现在家庭内部,而郭女王却比甄洛更高招,她拥有参与政治斗争的智谋。在曹丕与诸兄弟争夺魏王世子的过程中,郭女王屡出奇谋,为丈夫出谋划策,因此,曹丕能够最后胜出并且最终称帝,郭女王应记首功。
那么,不用多说了,曹丕移情别恋也就在所难免。
而对年纪已将四旬的甄洛来说,更糟的还不仅仅是同样已不年青的郭女王。自打曹丕称帝,他身边的美女便层出不穷。希望巩固权位的将相大臣们都上赶着把自己家的美女尖儿们往魏宫里塞。很快,在这群年少的美女中,又有李贵人、阴贵人成为曹丕的新宠。
甄洛现在所面对的,是她嫁给曹丕以来,从未有过的冷清凄凉局面。自从在夺嫡斗争中郭女王表现得比她更有智慧以来,她在曹丕的心目中的地位便已经江河日下。所以在即位为魏王之后,曹丕干脆更将甄洛丢在邺城,只带着能够给自己出谋划策的郭女王出征、并一直把郭女王带到了洛阳,和郭女王一起同心协力地策划汉献帝禅位事宜。
不久,曹丕果然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帝,不用说,郭女王在他心目中更是旺夫之极。因此,在随后的册立皇后问题上,曹丕迟迟没有做出决定。他事实上已经偏向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郭女王,更何况“见面三分情”——两年以来,曹丕与甄洛连面都不曾见,身边又满是莺莺燕燕,他对甄洛的旧情还能剩得了多少?
在曹丕即位为帝之后,退位的汉献帝刘协将自己的两个女儿也送进了曹丕的后宫。这两位刘贵人按照辈份,应该算是曹丕的外甥女,更何况是逊帝之女,曹丕即使不宠爱,情面上也决计不会过于冷淡。再加上李贵人、阴贵人……远在邺城连丈夫的面都见不着的甄洛,实际上已经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绝境。
据说,甄洛貌美,更善于修饰。在她所居住的宫室里,有一条口含赤珠的绿色灵蛇。甄洛每天都留意观察这条蛇,从它盘曲卷绕的姿态中学习新奇的发式。因此她的发型每天都有不同,被称之为“灵蛇髻”。
然而,再新奇美妙的发型和姿态,也得有人愿意欣赏才能体现出价值。而如今,那个最应该来欣赏的人,却已经绝情不顾了。
甄洛熟读史书,自然明白历代后宫争宠是怎样的情形。她独居邺城,遥想洛阳城内,曹丕身旁众多的美女娇娥们对自己这个嫡妻百般抵毁,不禁愁肠百结。
作为一个后宫女人,甄洛确实曾经对争宠的诸姬表现得宽宏大量。但是,那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她是在身为嫡妻,且“宠愈隆”的情形下,才如此“弥自挹损”的。而如今这个前提已经没有了,她不可能不对负心的丈夫心生怨恨。
在这样的情形下,甄洛写下了一首抒发哀伤、怨恨曹丕薄悻的诗作《塘上行》:“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众口烁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从君独致乐,延年寿千秋。”
然而,甄洛万万没有想到,这首凄恻哀怨的情诗,不但没有使丈夫感念旧情,反而适得其反。曹丕读诗后恼羞成怒,在即皇帝位的第二年六月(黄初二年,公元221年),由洛阳派使者前往甄洛独居的邺城旧宫,逼她服下了毒酒。
冤死之时,甄洛四十岁,负心汉曹丕三十五岁。
在这起杀妻事件中,曹丕的翻脸程度,让我们对皇帝的爱情再一次大失所望(纵观两汉后宫,后妃即使失德或有怨言,也不过就是废居冷宫。再看曹操对待丁夫人的态度,如今一首失意诗居然能引起杀机,向自己少年初恋的女人下手,曹丕实在不如乃父多矣)
更让我们奇怪的,是卞太后的表现。甄洛自嫁入曹家,在这位婆母的身上,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孝顺之意甚至超过了曹家的儿女,卞太后也不止一次赞扬甄洛的贤惠孝顺,更对甄洛为自己的生的孙儿孙女爱如掌上明珠。可是在曹丕即皇帝位的两年时间里,卞太后既没有为甄洛出头,要求儿子立她为皇后,更没有在她面对死神的时候救她的性命。这位婆婆,真是让人费解。
现在,曹丕的原配妻子非但失宠,甚至更被丈夫杀掉了。那么,曹魏帝国的首位在任皇后应该由谁来做呢?
在身边所有的莺莺燕燕中,曹丕最属意的人选,自然是比自己年长三岁的郭贵嫔郭女王了。
在甄洛冤死的第二年(黄初三年,222年),曹丕正式提出策立郭女王为皇后。然而魏晋时代,是中国最为重视门阀家世的时期。因此,曹丕的此一项提议立即遭到了许多大臣的强烈反对。他们提出,皇后必须出自世族,何况郭女王出身婢妾,乃是下贱之中的下贱。《春秋》有云:不得以妾为嫡。齐桓公也说“无以妾为妻”。做为婢女出身的姬妾,郭女王这样的身份,是不配做嫡妻、更不配做皇后的。
得知这道奏章的内容后,郭女王以退为进,反而向曹丕进了一道正式的谢表,说:“我既没有娥皇女英的节操,也没有姜氏、任氏那样的品德,确实不足以充当皇后的尊位、担当掌管皇家的重任。”
郭贵嫔小心谨慎的表态,反而更进一步坚定了曹丕的决心,他不顾大臣们的强烈反对,终于在黄初三年九月庚子日这天,册封郭女王为皇后。
成为皇后之后,郭女王表现得非常称职,她对婆母卞太后百般承顺,孝名远扬,甚至有超越甄洛之势。在对待后宫嫔妃的问题上,她也非常周到。在当时的魏宫中,柴贵人受宠的程度仅次于郭皇后,郭皇后对柴氏以礼相待,处处褒奖。对于其它的妃嫔,郭皇后也非常注意。
曹丕在做了皇帝之后,脾气越发地糟糕,非但杀了结发之妻甄洛,身旁的姬妾也常常因为小过失便被他大怒发作,动辄受罚,甚至有性命之忧。每逢这种情形,郭皇后都将过错揽到自己身上,向曹丕下跪磕头请罪。而更多的时候,她会把妃嫔们不慎犯下的过错遮盖起来,不让曹丕发现。万一不慎走漏被曹丕发觉,她也会第一时间向丈夫解释妃嫔们犯错的原因,竭尽所能将妃嫔们面临的灾祸减到最低限度。因此,她虽然既无子又出身卑贱,后宫中出身高贵又有子女的妃嫔们,仍然对皇后诚心拥戴,毫无怨言。
郭皇后生性节俭,不事享乐,而且严格约束娘家人。她的亲兄弟都在战乱中丧生,她便将自己的XXX兄郭表改立为父亲的继子,并封郭表为奉车都尉。并对亲戚们说:“嫁娶之事,应该安守本分,只要门户匹配的乡里好人家就可以,不能趋炎附势,与高官贵族攀龙附凤。”
也许是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的关系,郭皇后对家族中男人们三妻四妾的行为很反感。她的外甥孟武想娶妾,郭皇后坚决制止,说:“如今适龄的女子少而男人多,应该让她们嫁给为国征战的将士。你们本已有妻,就应该与妻子和睦,不可以倚仗权势好色纳妾。如果族人中有谁违反这规矩,我一定要给予重罚。”
黄初五年,曹丕亲征东吴,郭皇后留在许昌永始台。当时大雨接连百余日,楼台城墙多数被洪水淹没冲垮。大臣们奏请郭皇后离开皇宫。郭皇后答道:“从前楚昭王出游,妻子贞姜留住渐台,江水暴涨,使者请她离开而忘记带王符为令,贞姜便坚决不肯轻易离开,直到被大水淹没。如今皇帝在远方,我怎么能随便离开呢。”大臣们都无话可说。
黄初七年五月丁巳日,四十岁的曹丕崩于洛阳嘉福殿,临终时,他将后宫中自淑媛、昭仪以下的所有姬妾都遣归娘家另嫁,并且最终决定册立甄洛的儿子曹睿为继承人。
——早在郭女王成为皇后之前半年的黄初三月乙丑日,冤死的甄洛之子曹睿已被封为平原王。由于郭女王当时年满四十,已不再是生育的黄金年龄,无子几成定局,所以郭女王便收养了曹睿,而且对这位养子倾注了许多慈爱之心。曹睿对这位养母也表现出了相当的孝顺之意,早晚问候起居。——由于甄洛之死事出非常,虽然已成为郭皇后的养子,文帝曹丕仍然不愿意立曹睿立储君,而属意于其它姬妾所生的儿子。
曹丕有九个儿子,除了曹睿,还有曹协、曹蕤、曹鉴、曹霖、曹礼、曹邕、曹贡、曹俨。然而儿子们多数早死,最终,曹丕在临终之时还是选定了曹睿继位。(这从另一个角度,是不是也可以说明,郭女王对曹睿自问无愧,在甄洛之死的问题上,郭女王并没有怎样的过错?否则她大可在曹睿继位问题上捣鬼。)
曹睿即为魏明帝。即位的当月丁巳日,他尊婆婆卞太后为太皇太后,养母郭皇后为永安宫皇太后。十几天后,他又追封生母甄洛为文昭皇后。——甄洛终于得到了“皇后”的封号。四十五年前那位相士刘良先生关于她“贵不可言”的预言,终于在她屈死五年之后,实现了。
曹睿即位之后,对养母倒也颇有孝心,对郭家屡加封赏。郭表一直当到照德将军、加金紫、位特进的地位。郭表的长子郭详、次子郭训先后当上了骑都尉。就连郭太后早死的父母,也追封成了安阳乡敬侯、都乡君。
成为皇太后的郭女王仍然节俭,仍然对外戚严加管束。她的姐姐去世后,当年欲娶美妾而不得的外甥孟武又想厚葬母亲,同样也被姨母制止了。郭太后说:“坟墓过于厚葬,就难逃被挖掘的命运,所以应该薄葬。”
然而这段母子相欢的日子没过很久。曹睿从小就对母亲的屈死耿耿于怀,一直想要追究底里。最后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代替甄洛为皇后的郭女王。曹睿自然对养母心怀忿恨,又找不到什么真凭实据,便屡屡哭着追问郭太后,自己的母亲到底是怎么死的。郭太后对养子很不满,质问道:“你的母亲甄洛,是被先皇帝所杀的,杀她的罪人实际上只有先帝一人,你责问我干什么?更何况你身为人子,父亲又将帝位传给你,你又怎么好追究亡父的过失?难道你因为生母冤死,就要让后母也冤死才甘心吗?”——这番话可以和甄洛为任姬求情的话相对照:郭女王未见得是谗害甄洛的人,可是她却是甄洛之死的最大受益者,所以她无法为自己洗清;就象任姬被废,甄洛是最大受益者而无法为自己洗清一个道理。
曹睿听了郭太后这一席话,立即勃然大怒、杀机顿起。
青龙三年(235年)三月,郭太后终于被自己的养子曹睿所逼,自杀身亡。时年51岁。
据说,甄洛当初被丈夫赐毒酒自尽之前,曾经将曹睿托付给李夫人照顾。郭太后死后,李夫人告诉曹睿说,甄洛因为被谗言陷害,所以曹丕对她恩断义绝,非但没有为她依礼大殓,反而将她披发覆面、以糠塞口下葬。
曹睿听了李夫人这么一说,更是又伤心又愤怒,于是传下命令,将郭太后也照“被发覆面、以糠塞口”的模样殓葬。
郭女王就这么死了。但是曹睿有胆子逼死养母,却没有胆子昭告天下,他只敢背地里指挥殓葬官员,当着满朝文武,他还要做孝子,郑重其事地为郭太后举殡,并颁布了一道孝子哀诏:“维青龙三年三月壬申,皇太后梓宫启殡,将葬于首阳之西陵。哀子皇帝睿亲奉册祖载,遂亲遣奠,叩心擗踊,号啕仰诉,痛灵魂之迁幸,悲容车之向路,背三光以潜翳,就黄垆而安厝。呜呼哀哉!昔二女妃虞,帝道以彰,三母嫔周,圣善弥光,既多受祉,享国延长。哀哀慈妣,兴化闰房,龙飞紫极,作合圣皇,不虞中年,暴罹灾殃。愍予小子,茕茕摧伤,魂虽永逝,定省曷望?呜呼哀哉!”
在颁布哀策之后,曹睿更进一步表演孝道,封郭表为观津千户侯,郭详为驸马都尉。追封郭女王的父母为观津敬侯、堂阳君;亡兄郭浮梁里亭戴侯、郭都武城亭敬侯、郭成新长亭定侯。都以太牢之礼祭祀。
后来郭表去世了,曹睿便让郭详继承其父的侯爵,而郭表的另一个儿子郭述也得到侯爵之封。
——这似乎从另一个角度,证明郭女王其实也和甄洛一样冤屈。
郭女王之死有可能含冤,还有一个这样的传说故事可作佐证。
此故事出自《搜神记》。据说,汉末魏初的时候,关中大乱,有人趁乱发掘了一座前汉时期的宫人墓葬,却从中发现了一个还活着的宫女。这个宫女后来恢复如初,被送进了魏宫。郭皇后很喜欢她,对她很照顾,留在自己身边。后来郭皇后成了郭太后,并且不幸去世。郭太后死了,这宫女悲伤过度,哭泣不止,哀伤而死。
无论如何,郭太后风评极好、人们对她的死抱屈伤感,是不会错的。因此即使是逼死她的曹睿,也不敢公然迫害郭家。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曹丕后宫阵容搭配图”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