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加入这个三千骑兵夜袭敌军阵容搭配问题集合的讨论。我将充分利用我的知识和智慧,为每个问题提供深入而细致的回答,希望这能够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并促进思考。
在中国古代战争中,人数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负最关键的因素之一,虽然中国历史上有一些“以少胜多”的战役,但在两三千年的历史中,出现的概率也是很低的。即使强如白起,在长平之战中,秦军人数上也和赵括的赵军相当!
然而在西汉末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 最神话最奇迹的一场战役 —— 昆阳之战 。号称“位面之子”的光武帝刘秀,以3000骑兵击败“穿越者”王莽的42万大军,而且过程令人匪夷所思!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南阳刘秀刘縯兄弟起兵号称“舂陵军”,并联合当时的绿林军反抗王莽和他的新政。公元23年,刘玄被绿林军拥立为帝,史称更始帝。此举令王莽大为震惊,立刻派王邑、王寻领兵42万,奔赴昆阳决战!同年五月,新军大兵压进昆阳城。
被更始帝封为“偏将军”的刘秀,面对敌军,并不紧张,他知道新军主帅王邑不懂军事,是个草包,而且意向轻视自己,只要能集中力量抵抗敌人,就会有获胜的可能。接着,刘秀立即安抚激励城中众将,先下令让仅有的9000兵马死守昆阳城。当晚, 他便和宗佻、李轶等组织十三骑,趁夜出城 ,向定陵县、郾县调集17000精兵救援昆阳。
但草包不愧是草包,拥有42万兵马的王邑,多次拒绝大司马严尤的攻城建议,居然打到6月1日都没有拿下昆阳这座小城。而且 中间昆阳守将王凤一度乞求投降,连这都被王邑拒绝了 (真的傻的可以)。此时,刘秀已经率大兵赴援而来。
为了鼓舞大军士气, 刘秀当先挑选1000名骑兵作为前锋敢死队 ,反复来回猛烈冲向敌军厮杀,共斩杀王莽军千余人,汉军果然士气大盛。
当时宛城的10万汉军也陷入与敌军的交战之中!为了进一步鼓舞士气,刘秀派人写上““宛下兵到”的密信,用箭射进昆阳城内,城内守军士气更盛!而新军统帅“大草包”王邑傻瓜,看到这个密信后,居然也信以为真,反而引起新军恐慌!
战事一直到这儿,还算正常,刘秀此时是一个有勇有谋,能够带兵杀敌的勇将。但接下的内容,就玄乎了!
在汉军士气大振之时, 刘秀立刻再次挑选出3000骑兵,迂回到敌军侧后,向王邑大本营直接发起猛攻 ,真的“以一当百”一鼓作气击垮了王邑、王寻的部队,同时击杀了大司徒王寻。昆阳守军此时又突围而出,内外夹击,新军大乱溃散!
但就在此时,史书记载: 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溃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 先是有陨石下落砸到新军营地,之后突然狂风巨雷,暴雨如注,惊的新莽大军中的虎豹猛兽四处奔逃,新军溃逃践踏死伤无数,又有上万敌军掉入水中被淹死! 新朝的百万主力就这样被消灭在昆阳城 !
自此,刘秀声名大振!这场战役也为刘秀日后击溃新朝,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李世民只有三千多人,他是怎么打败十万敌军的?
第一个原因是李世民指挥得当,资源调配合理。李世民带领的这三千多人可不是泛泛之辈,他们个个训练有素,身经百战。李世民虎牢关后就直奔夏军大营。令手下大将一路上涉下伏兵,自己带骑兵前进,把五六千敌军引入埋伏圈。李世民通过与别人合作来削弱自己的劣势,将自己的强项发挥得淋漓尽致,给了敌军致命的一击。
第二个原因是李世民对执行进度的把控十到位,该防守的时候防守,该进攻的时候进攻。当时李世民率军到达时已经接近中午,敌军当时懒懒散散,于是李世民赶紧派三百孤军深入诱敌阵脚大乱。这时敌军主力恰好正在开会,压根没想到唐军会此时主动出击。就在这一进一退间,敌军兵败如山倒,第一道防线就此唐军被突破。
第三个原因是当时唐军以骑兵为主,而敌军却大多为步兵。再加之唐军方面主将勇猛,主帅身先士卒;士兵卖命,冒着箭雨刀枪冲锋。而对比敌军由于被困一个多月,士兵已经非常疲惫,且骑兵战术成熟、指挥得当,步兵只能沦为骑兵的鱼肉,在这一高一低间,李世民以三千骑兵大败敌军十万人也在情理之中。
这一场战争史称虎牢关之战,经此一役李世民威名震天下,奠定了他在军事史上的地位。从军事手段上来看,李世民已经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李世民经过此战后威望大涨,李渊特设一个职务策封李世民,名为天策上将。还允许李世民可以自己招募人才,这也导致了后来的玄武门事变。
李世民为什么能以三千五骑兵打败敌方十万主力大军
自义宁元年,李渊于晋阳起兵,开启了李家逐鹿天下的征途,同时也开启了李世民四下征战,一统天下的一生。起兵后,李渊封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起兵攻入长安。随后他南征北战,亲自参加了多起大战役,其中浅水原一战平定陇西薛仁杲,铲除了唐朝来自西方的威胁,领秦琼大败宋金刚,刘武周,让李唐在北方根基逐渐稳固。而今天要聊的这一场战役,则依据歼灭了中原两大割据势力,使李唐获得了华北的控制权。这场战役,就是隋唐的虎牢关之战。
东汉末年有刘关张与虎牢关三英战吕布,隋唐则有李世民与窦建德在虎牢关殊死拼搏。在这场战役中,李世民以三千五百骑兵,击败窦建德的十万主力军,一战之力生擒窦建德,最终趁势一举拿下东都洛阳,华北大定。此次征战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的大战,李世民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当时李世民以主力大军进攻洛阳王世充,以大军将王世充合围在洛阳城中,由于王世充此时只有洛阳可以依靠,无奈之下,王世充被迫向同在华北的霸主窦建德求救。窦建德得知消息后,当即亲率主力十余万来解救王世充。当然,窦建德发兵援救王世充,一方面唇亡齿寒,王世充被灭后,自己注定逃不过李唐的征伐,还不如提早发动进攻,另一方面,窦建德当时也存了要吞掉王世充的心,希望自己占领洛阳。
由于当时洛阳城坚固,围城之势持续时间长,李世民的士兵士气低落,疲惫不堪,猛然间得知窦建德十万大军来袭,军队即将腹背受敌,李世民心中也十分焦急,在这样的危机下,不愧为当世将才的李世民一咬牙,将军队一分为二,让齐王李元吉领部分大军,与屈突通等人继续围困洛阳,而他则率领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和翟长孙,领着一支包含一千多黑衣黑甲骑兵,共计三千五百骑精锐来到虎牢关据守,以此阻挡窦建德的十万大军。而这黑衣黑甲的骑兵队伍,就是当时骁勇冠绝天下的玄甲军。
就这样,李世民与窦建德在虎牢关展开了角逐,李世民先是麻痹疲惫的敌人,然后以一千匹骏马为诱饵,以宇文士及为奇兵,自己率领轻骑兵绕行奔袭,其余将领带玄甲军随后,乘窦建德的群臣正在朝谒时,突然以骑兵冲锋突击。一时间夏军大乱,而李世民当时率领的秦琼等人均是当世万人敌,带领随后赶到的玄甲军猛烈冲锋,直接将混乱的夏军杀了个对穿,随后几名将领将玄甲军分为数十个小分队,朝着一个方向驱赶夏军,任由混乱的夏军朝着自己的大营奔跑,形成了倒卷珠帘之势,最终一战击溃夏军,此战虽仅杀敌三千余人,但夏军十万人马溃逃,窦建德也做了俘虏。
就此,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再次多了一笔,此一战中,李世民将智谋、勇猛、耐心、果断等各种统帅才能发挥到了极至,不愧为天策上将
三千骑兵能突破三万人的包围么? 骑兵实力是将军亲军的实力。
还得看地形,在冷兵器时代,如果是平原地区,以骑兵的机动性和冲击力,是可以突破包围的,但在丘陵山地,骑兵就丧失了机动性优势,自然就突破不可了,当然,突围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挥官的素质,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
朱瞻基是怎样用3千铁骑亲征蒙古5万大军的?
朱瞻基就是明朝皇帝的分水岭,之前的都很强,之后的就不敢恭维了。朱瞻基不仅治理国家是一把好手,并且带兵也有经验,早年自己的爷爷朱棣远征之时就将朱瞻基带在身边,于是朱瞻基也从自己的爷爷那里学到了很多的战法。
宣德三年(1428年)九月,朱瞻基率军巡视边疆,大军至石门驿喜峰口,刚驻扎下来就接到当地守将的战报,说蒙古兀良哈部有万余骑兵趁明军防备空虚,偷偷入侵境内,目前已经开进了大宁,经过会州,即将抵达宽河。朱瞻基本可以马上率军撤退,毕当时自己的身边只有几千的骑兵部队,而对手可是数万的蒙古铁骑,朱瞻基没必要冒这个险。但是朱瞻基深知自己身为皇帝本就应该身先士卒保卫国家,怎么能够自己率先逃跑,这确实有失皇帝的颜面。
朱瞻基当机立断决定消灭这股蒙古骑兵,这帮强盗仗着自己骑着马,把明朝边境线当成了自家的后院,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将士们早就恨透了这帮强盗,于是乎听到了皇帝要亲征的时候都群情激愤,想要上马杀敌。
朱瞻基认为虽然蒙古骑兵有数万之众,但是却十分的冒进,想必也是对自己的实力很有信心,如果能够率领一只奇兵进行奇袭,那么蒙古人的军队就能不攻自破。朱瞻基挑选了3000名最优秀的骑兵,兵在精而不在多,这些骑兵没人领两匹战马,带上了十天的干粮,为远距离的突袭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这只三千人的骑兵部队在朱瞻基的带领下很快就发现了蒙古人的营地,蒙古人的哨兵也很快的发现了他们,但是蒙古人以为这是明朝的巡逻部队,并没有太在意,摆开阵势准备消灭他们。
但是朱瞻基也不是吃素的,他知道敌强我弱,若正面交锋一定要吃亏,于是将骑兵部队分为两列,避开了蒙古军队的锋芒,开始攻击侧翼,蒙古军队大乱。朱瞻基也是身先士卒,亲自上马杀敌,而明朝士兵也依靠着自己手中的弓箭和火枪队蒙古军队进行着射杀。蒙古的数万大军顿时被数千骑兵冲散而四散溃逃。
经次一役,蒙古的军事力量得到了极大地削弱,换来了边疆的稳定。
明朝最惊心动魄的对日作战三千骑兵大败三万日军
明朝最惊心动魄的对日作战:三千骑兵大败三万日军。
日本大举入侵朝鲜,震动了大明朝野。在明朝,王公大臣们早已习惯了他们在中国的地位。古语有云:榻边,二十年不可容他人酣睡。7月,明政府派了两个游击队去朝鲜刺探敌情。游击队员史茹率领骑兵2000在辽东,在平壤附近遭到日军伏击,全军覆没。副总司令祖成勋率领3000名骑兵进入平壤,随即陷入巷战。他多次遭到700名日本火绳枪手的伏击。骑兵和火系的力量无法发挥,只有祖成勋等少数人逃回。
消息传来,明廷激情如锅。这个时候,要么是主战派,要么是主和派,要求明朝出兵远征朝鲜。接着传来了丰臣秀吉要求琉球和菲律宾臣服进贡的消息。丰臣秀吉傲慢的野心彻底激怒了明神宗朱翊钧。明神宗下诏,下令东征大日本,援朝鲜,任命宋应昌为经略,主管抗日战争。陕西连长李调任辽为东征太守,一直统领军队。明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精锐部队赴朝作战,包括:辽东精骑一万人;傅玄齐静8000;大通齐静8000;吉珍姬神营精锐步兵5000;保定姬神营精锐步兵5000人;江浙步兵3000;四川步兵5000。
辽东、傅玄和大同的轻骑兵装备轻甲、军刀、长矛和火力系统。甄姬和保定的步兵来自明军的姬神营,装备火力系统、霰弹枪和火炮。江浙兵抗击日寇经验丰富,熟悉戚继光传世的鸳鸯阵。川军与西南彝族作战多年,山地作战经验丰富。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12月23日,援朝军在李、副将李、李如梅率领下,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1593年1月7日,东伐军到达平壤城下。在小西行长的指挥下,平壤有18,000多名日本侵略者。
第二天,明军发起总攻,李到前线指挥作战。日军凭借有利地形,火枪不停射击,明军弩炮齐发,火光遮天,地动山摇,战斗十分激烈。李的坐骑被敌人火绳枪手打死,他的弟弟中尉李被射中头盔。兄弟俩都没有表现出害怕,命令很坚决。到中午,中朝军队已从三面入侵平壤,日军溃不成军,溃不成军。明军炮轰冰冻的大通河,骑兵绕道拦截敌军。日军烧杀、炮轰、淹死,无数人死去。据《日本战史》记载,平阳之战后,小西行长损失兵力11300余人,仅余6600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丧失战斗力。
平壤之战是一场典型的硬仗,具有现代战争的特征。明军巧妙部署兵力,合理运用战术,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极大地杀伤和震慑了日军。明军攻城的时候,有一天,犹大伊通率领一支部队去增援小西行长。结果被明军惊天动地的炮声吓退,不战而退。凭借这一战,李声名大振。可以说,平壤胜了他父亲李在辽东的任何一场战役。十天后,明朝李向推进,随后收复了旧都开城和几个城市。明军入朝后仅一个多月,就收复失地500余里,包括北科三府18路
双蹄馆是一个驿站,位于首尔以北15公里的山上。1593年1月24日和25日在这里爆发了一系列激烈的战斗,将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驿站载入了亚洲战争史的史册。1593年1月24日,明军一支侦察部队的约3000名骑兵在首尔郊区的樱树岗与日军北上搜索部队加藤广泰部相遇并展开激战。明军斩获六百余人。加藤广泰被击败后,他立即向首尔的日本陆军总部报到。随后,日军第六军团、第三军团、第九军团主力36000余人先后奔赴战场,将这支明军包围在比霍夫阁。一场前哨战迅速演变成大规模的战场遭遇战,仁辰战争史诗中最惊心动魄的比胡夫阁大战打响。
日军第六军团司令小早川隆景认为,这是明军总攻的前兆。消灭眼前这支孤军,是在明军总攻前消灭其有生力量的绝佳战机。他计划以绝对优势围歼这支明军,在短时间内迅速结束战斗。这时,小早川隆景万万没有想到,他吞下去的不是一块肥肉,而是一块烧红的烙铁。包围在查达指挥下的3000辽东铁骑,曾经在关内与沙漠蛮族作战的明军副连长,是明军精锐,装备有一辆法式火炮战车和大量的三眼ware和集束火箭炮以战车为工事,与十多倍日军激战一昼夜。先是以法军大炮、三眼ware、集束火箭炮的压倒性火力优势歼灭大量日军,再以骑兵的短攻消灭逼近的轻步兵,击退日军的接连进攻。战斗最惨烈的阶段,明军只有900多骑,所有的弹丸和火药都用光了,但明军的旗帜始终屹立不动,高高飘扬在比霍夫阁上空。
这场残酷的战斗一直持续到25日。李和杨远各率领1000名明军连夜赶来救援,从日军侧翼发起猛攻。经过一昼夜的激战,日军伤亡惨重,成了强弩之末。他们误以为明军主力发起总攻,于是仓惶撤回王静。这场战争,明军伤亡2500多人,日军伤亡8000多人。一昼夜的战斗,阵亡的将军多达十五人,可见当日的惨烈。
战后小早川隆景向丰臣秀吉汇报时,声称自己打退了十万明军的进攻,这在世界上是一大功绩。当时明军在朝鲜的总兵力只有4万人。怎么会有十万战士?碧关之战是甲午壬辰战争中明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明军强大的战斗力极大的震撼了日军,彻底失去了与明军作战的信心。12万日军面对区区3万多的明军不敢战,但明军兵力有限,无法发起猛攻,于是双方在首尔前线对峙,一时间战局似乎陷入僵局。
然而,这种对抗很快被打破。龙山仓库原是朝鲜的国家仓库,积累了几十年朝鲜的粮食。首尔被日军占领后,龙山仓库成为日军在首尔的军用粮库,后来日军运来的粮食都存放在这里。得到这一情报后,李秘密命令查大寿、李如梅带领敢死队深夜突袭龙山普拉雅加密的王大仓。十三个仓库,几十万石粮食,一夜之间被烧得干干净净。
夜袭龙山的精彩之处,堪比官渡之战中曹操夜袭吴超。李的真神将也!随着军需物资的丢失,朝鲜半岛的日军完全被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不久,他被迫与中国和朝鲜达成停战协议。4月18日,日军撤离北京,5月2日,大部分日军退守釜山,加藤清正也交还了被俘的朝鲜二皇子。李于19日率军进京,5月15日挺进庆州。至此,除全罗和庆尚南道部分沿海地区被日军占领外,其他地方全部收复。明军在朝鲜留下了一万驻军,大部分在7月底回国。
在短短的四个月时间里,十字军横扫半岛数千里,收复了平壤、开城和王静,在中国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好了,关于“三千骑兵夜袭敌军阵容搭配”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三千骑兵夜袭敌军阵容搭配”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